痛风疾病需要注意什么?这篇文章给你答案

追着太阳飞Lv.7
痛风,这个古老而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就有医学文献记载。由于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人们对痛风的认识曾十分有限,甚至认为痛风是由于“魔鬼”啃咬脚趾所致。然而,痛风发作时的剧烈疼痛确实堪称“疼痛之冠”,但第一次发作时,即使不治疗也会在3~7天内自然痊愈,因此人们称之为痛风。

痛风,它的本质是嘌呤代谢异常使血尿酸升高所引发的疾病。这个疾病的出现往往伴随着血尿酸浓度不断上升,最终形成尿酸盐结晶体,在人体的关节以及肾脏等部位沉淀积聚,引发炎性反应,也就是痛风患者所感受到的剧烈疼痛。

痛风不仅给患者带来疼痛,更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脑梗等多种其他疾病的危险因素。长期痛风可能导致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引发功能障碍,而尿酸性肾病及肾结石更是威胁肾功能,严重的甚至可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同时,无症状期的高尿酸血症同样不能掉以轻心,因为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生尿路结石的概率是普通人的20倍左右,约20%~40%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会发展为尿酸性肾病。因此,及时就医是治疗痛风的最好办法,医生会通过相关检查帮助患者诊断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提到痛风,我们自然会想到要管住嘴。然而,单纯的饮食控制只能使尿酸下降70~90 μmol/L,无法使大部分痛风患者达标。因此,临床上并不提倡过分严苛的饮食控制。科学地放宽饮食范围,既可满足口感又可保护自己。

在痛风急性发作期,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牢记:

1.禁止局部热敷、按摩、针灸、理疗等,抬高患肢,关节制动,保护受累部位免受损伤。
2.严格限制海鲜、动物内脏、大骨汤、火锅、菌菇、豆制品等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尽量选择牛奶、蛋类、新鲜果蔬(蘑菇、香菇、菠菜、菜花除外)、细粮等低嘌呤食物。同时要忌酒(尤其是啤酒)及甜饮料,多喝水(每天2000~3000 ml),多排尿,以增加尿酸的排泄。
3.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应立即服用非甾体消炎药,如依托考昔120 mg,1次/日;或西塞来昔布胶囊200 mg,2次/日;或布洛芬0.4 g,3次/日等。同时可以配合服用一些抑酸剂(如奥美拉唑)或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另外,也可局部外用扶他林软膏。
4.秋水仙碱是缓解痛风急性发作的特效药,但副作用较大,如腹泻、呕吐等。因此,在服用秋水仙碱时需要遵从医嘱。
5.如果患者在痛风急性发作前一直在服用降尿酸药物,仍可继续服用;如果之前未服用降尿酸药物,则急性期暂不宜加用,而宜等到急性期症状缓解2周之后再加用降尿酸药物,以避免因血尿酸显著波动导致病情反复。
6.在痛风急性期碱化尿液可以促进尿酸盐结晶的溶解及尿酸排泄,防止形成尿路结石。因此,可以加服碳酸氢钠(小苏打),每次0.5~1g(1~2片),3次/天,使尿pH维持在6.2~6.8。但要注意尿液过度碱化(尿pH>7.0)可能会导致碱中毒和钙盐结石的形成。因此,在服用促尿酸排泄药期间需要定期监测患者尿液pH值以便及时调整小苏打用量。

在慢性缓解期也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牢记:

1.为了防止病情反复发作,患者应尽量保持血尿酸长期稳定达标。治疗目标是把血尿酸控制在36 μmol/L以下。对于伴有痛风石的痛风患者则要求把血尿酸控制在30 μmol/L以下。
2.尽管在慢性缓解期没有自觉症状的出现但仍然要坚持低嘌呤饮食、多喝水、忌酒以及防止关节受凉或受伤等措施。同时要注意控制体重。目前认为肥胖所致的“胰岛素抵抗”是痛风发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因此控制体重对于预防和治疗痛风非常重要。
3.如果单纯改变生活方式不能使患者血尿酸水平控制达标则应依据高尿酸血症形成原因(是合成增加?还是排泄障碍?)合理选择降尿酸药物。初发痛风应在关节炎症状缓解2周后启动降尿酸药物治疗。
4.降尿酸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在服用期间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以便及时
总数 0
发表评论返回
发表您的看法
专题推荐
精彩话题

帮助患者降低花销

药房对接、病历翻译、远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