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孩子出现鹦鹉学舌式说话应怎么办?

onlooker旁观者Lv.1
星儿们常常自言自语式的口头重复就是所谓鹦鹉学舌式的讲话。鹦鹉学舌式的重复模仿讲话,是大多数儿童都经历过的一个语言发展阶段。只是星儿们过长地停留在这一种极端鹦鹉学舌式的说话阶段,所以需要帮助把他们的鹦鹉学舌式的说话转变成正常功能状态的讲话。

首先,要了解孩子是否能够进行功能性的鹦鹉学舌。也就是说,他是只是重复随机听到句子(非功能性的鹦鹉学舌),还是把他已经掌握的固定句在适当时候重复地用在交谈中来表达一个观点,或是用于社交互动中(功能性的鹦鹉学舌)。

如果孩子属于非功能性的鹦鹉学舌,那么这种鹦鹉学舌可能主要是用来作为一种口头上的自我刺激。可以通过给孩子提问题来打断他这种口头的自我刺激。孩子要回答问题,就必须要暂时停止进行这种口头刺激,因为两者不能同时进行。

另一方面,如果你的孩子属于功能性的鹦鹉学舌,就不应该去阻止他试图进行交流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不断练习变化他所说出的句子,而不是通过提问来打断孩子。例如,当孩子看到一只冰激凌时,他不断重复“草莓冰激凌,很好吃,很好吃”。可以试着告诉他“草莓冰激凌是很好吃的东西”,“我喜欢草莓冰激凌”,“我喜欢草莓 ”,“好吃的冰激凌”,“看,好吃的草莓”,“看,好吃的冰激凌”等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从鹦鹉学舌式的说话转变成正常功能状态的讲话。同时,还可以玩“我看”和“我有”的游戏,来进一步发展孩子的表达性语言技能。例如,在散布和玩耍时,玩“我看到了”的游戏,依次轮流说出看到的东西,并逐渐扩展句子,直到孩子能够说出完整的句子。还可以玩“我有”的游戏,从身体和衣服开始,逐渐扩展到家里的其他东西,同时加入形容词等,来增加句子的色彩和丰富度。

总之,通过这些游戏和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语言工具,提高语言能力,让他们更加自如地运用语言。
总数 0
发表评论返回
发表您的看法
专题推荐
精彩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