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丙肝患者除了肝损伤外,还有哪些常见的肝外表现?

世上没有如果Lv.3
慢性丙型肝炎是一种隐匿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乏力。因此,提高对HCV感染肝外表现的认识可以促进慢性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抗慢性丙型肝炎治疗对有些疾病有效,比如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在抗病毒治疗后缓解,因此,对该类患者应当立即予以治疗。

慢性丙型肝炎的肝外表现涉及全身多个系统。实际上,关于慢性丙型肝炎肝外表现的研究已有较长历史,但由于国内研究还较少,有必要和临床医师,特别是非感染科和非肝病科医师一起复习相关研究,进一步提高对慢性丙型肝炎的整体认识。

由于研究人群和队列的选择不同,以及分析方式的不同,对于慢性丙型肝炎肝外表现研究的结论不完全一致。既往认为,慢性丙型肝炎的肝外表现涉及皮肤(迟发性皮肤卟啉病、白癜风、扁平苔藓),肾脏(膜性肾病、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血液系统(冷球蛋白血症、霍奇金及非霍奇金淋巴瘤),内分泌(糖尿病、甲状腺炎)和风湿性疾病(干燥综合征)等。

近来基于住院和门诊的大样本病例对照研究显示,HCV感染与迟发性皮肤卟啉病、扁平苔藓、白癜风、特发性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非霍奇金淋巴瘤密切相关。与糖尿病、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Mooren角膜溃疡、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干燥综合征、特发性肺纤维化、关节痛、肌痛可能有关。而在发生肝外表现的患者中,年龄、女性和肝脏纤维化是重要的相关因素。

迟发性皮肤卟啉病推测HCV感染改变了卟啉代谢,也可能是由于HCV诱导肝脏铁负荷增加,而发生迟发性皮肤卟啉病。迟发性皮肤卟啉病是卟啉症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以皮肤光敏增加、易损伤出血为特征,慢性患者可以表现为色素沉着、脱发、多毛和皮肤增厚。不同来源的报告显示,迟发性皮肤卟啉病患者中丙型肝炎抗体(抗-HCV)的阳性率达10%~80%,欧洲的一些报告更高达62%~95%,因此认为,HCV感染和迟发性皮肤卟啉病密切相关。同时,有一些病例对照研究显示,迟发性皮肤卟啉病患者具有比对照组更高的丙型肝炎患病率。还有研究显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迟发性皮肤卟啉病的发生率为0.77%~1%,是对照组的12倍。因此,临床上应对所有迟发性皮肤卟啉病患者检测HCV标志物。抗HCV治疗似乎可以改善皮肤损害,但都来自一些病例报告,而且不同的报告对干扰素为基础的抗病毒治疗评价也不一样,由于担心发生不良事件以及毒性作用,还缺少随机对照研究。

扁平苔藓一项含有263例患者的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中HCV感染率约为28.8%,显著高于3%的对照组。皮肤扁平苔藓损害以皮肤扁平、紫罗兰色有光泽的多角形丘疹为特点,患者感觉瘙痒,融合后则如苔藓样,可以出现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如手臂、躯干、生殖器、指甲和头皮等。往往呈良性经过。口腔扁平苔藓则以交织成网状、树枝状、环状等不同形态的条纹为特点,有时可出现丘疹、水疱、糜烂等多种病损。口腔扁平苔藓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转归预后等与皮肤扁平苔藓有较大差异,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疾病,有认为是癌前病变。一般人群中皮肤扁平苔藓的患病率为0.5%~2%,一些小样本研究显示,HCV感染者中扁平苔藓患病率为1%~4%,是非HCV感染对照人群的2倍,甚至有报告高达13.5%。HCV感染者出现扁平苔藓对抗病毒治疗的应答情况不一致,均来自于小样本或者病例报告。

特发性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采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进行抗病毒治疗,随着HCV RNA的下降,50%~70%的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患者获得临床改善。大多数冷球蛋白血症患者无症状,较多见的是高粘滞综合征症状如疲劳、虚弱、皮肤和黏膜出血、视力障碍、头痛以及各种各样的其他神经症状,10%~25%的患者表现为特发性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临床综合征,即以关节痛,雷诺氏病,紫癜和虚弱为特点的系统性血管炎,并可能出现外周神经炎和膜性肾小球肾炎。有些病人的主要表现是反复发生的细菌感染
总数 0
发表评论返回
发表您的看法
专题推荐
精彩话题

帮助患者降低花销

药房对接、病历翻译、远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