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怎么防?怎么治?

世上没有如果
Lv.3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患病率为70~100/10万人,多见于年轻女性。该疾病是一种发作和缓解交替的慢性疾病,由抗原和抗体反应引起血管炎,造成不同部位的组织损伤,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因为全身各组织器官都有血液供应,血管受累必定会对这些组织器官造成损害,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如果您出现了以下症状,应速去医院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1. 原因不明的发热;
2. 不能用其它疾病解释的皮疹;
3. 多发和反复发作的关节痛和关节炎;
4. 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胸膜炎、心包炎和腹膜炎;
5. 抗生素不能控制的肺炎;
6. 雷诺现象;
7. 肾脏疾病或蛋白尿;
8.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溶血性贫血;
9. 梅毒血清反应假阳性。
虽然红斑狼疮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不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而其发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遗传因素外,还包括感染、精神、内分泌和环境等因素。因此,红斑狼疮患者不必过分担心自己的病会遗传给自己的子女。
虽然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并且可能与某些病毒的感染有关,但它不是一种传染病,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正常人与病人接触,根本不会得这种病。因此,红斑狼疮患者不需要隔离。红斑狼疮患者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和正常人一样从事工作、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
某些食物会诱发或加重狼疮病情,在日常生活中应引起重视,加以避免。这些食物包括:
1. 含光敏物质较多的食物,包括芹菜、黄花菜、香菜、无花果、紫云英、油菜、黄泥螺等,食用这些食物会加重日光对狼疮患者的损害作用;
2. 红斑狼疮患者表现为阴虚内热者,不宜进食性温热的食物,如羊肉、狗肉、鹿肉、桂园、荔枝等,食后能使患者内热症状加重;
3. 某些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多为海鲜类,包括虾、蟹、螺、蚌、带鱼、黄鱼、鲤鱼等,老百姓俗称发物。有些红斑狼疮患者食用海鲜后会出现过敏现象(本病患者大多为高过敏体质)诱发或加重病情;
4. 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葱,生蒜、芥茉等能加重患者内热现象,不宜食用;
5. 具有免疫上调作用的食物,如磨菇、香菇等蕈类食品。另外需要戒烟酒,少食熏烤或油炸等对健康不利的食品。
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方法包括:
1. 水杨酸和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或布洛芬,主要用于治疗无内脏受累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可缓解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发热、关节痛等症状;
2. 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是现有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最重要的药物。常用的免疫抑制剂有环磷酰胺、硫唑嘌呤和甲氨蝶呤等;
3. 抗疟药:常用氯喹或羟基氯喹,具有抗光敏感、抗炎、抑制免疫等作用,可以控制皮损和轻度关节症状,主要用于病情较轻及皮肤损害明显的患者;
4.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5. 血浆置换与免疫吸附法;
6.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机理是通过运用免疫抑制剂对病人的造血细胞和免疫系统进行深层次的清除,然后重建正常免疫细胞体系。患者的免疫调节在重建过程中可以达到新的平衡和(或)免疫耐受,可能完全缓解甚至彻底治愈系统性红斑狼疮。目前我院已完成20余例的治疗,近期疗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