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有哪些分类?各有什么特征

那年一路向北Lv.2
2011年,国际肺癌研究学会、美国胸科学会和欧洲呼吸学会(IASLC、ATS、ERS)联合发布了一份关于肺腺癌的新国际多学科分类标准,发表在《胸部肿瘤学杂志》(J Thorac Oncol)上。该标准首次提出了适用于手术切除标本、小活检以及细胞学的分类方法。更新的概念变动较大,不再使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和混合型腺癌的名称,而使用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 ,AIS)和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 ,MIA)的命名。对于浸润性腺癌,推荐使用全面、详细的组织学诊断模式。该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不再使用BAC和混合型腺癌的名称,改用AIS和MIA的命名。AIS被定义为局限性、肿瘤细胞沿肺泡壁呈鳞屑样生长,无间质、血管或胸膜浸润的小腺癌(≤3 cm)。MIA则被定义为孤立性、以鳞屑样生长方式为主且浸润灶≤0.5 cm的小腺癌(≤3 cm)。AIS和MIA通常表现为非黏液型或罕见的黏液型亚型,这两类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后,其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100%或接近100%。

浸润性腺癌可被分为以鳞屑样、腺泡样、乳头状、实性生长方式为主的亚型,新增“微乳头状生长方式”亚型,因其与预后差相关。将原WHO分类中透明细胞腺癌、印戒细胞腺癌归入实性为主亚型。

浸润性腺癌的变异型包括浸润性黏液型腺癌(之前的黏液型BAC)、胶样型腺癌、胎儿型腺癌、肠型腺癌,取消原WHO分类中黏液性囊腺癌,新分类认为这只是胶样型腺癌局部形态学表现。肠型则是新提出的亚型,在形态学上要将其与消化道来源的腺癌进行鉴别。

对浸润性腺癌提倡全面、详细的组织学诊断模式,而不再笼统地将其归为混合亚型。诊断模式举例:肺腺癌,以实性生长方式为主,10%呈腺泡样生长方式,5%呈乳头状生长方式;在之前WHO分类中,仅当肿瘤成分(某一特殊生长方式)所占比例达到10%时才被视为一种构成成分,而新分类推荐,只要达到5%就应该在诊断中进行描述。
总数 0
发表评论返回
发表您的看法
专题推荐
精彩话题

帮助患者降低花销

药房对接、病历翻译、远程咨询